双重身份困局,王奕博转会青岛男篮受阻,尊龙凯时关注体育难题
近日,青岛男篮签下了原浙江队后卫王奕博,合同为期三年,年薪达到1800万。然而,由于王奕博面临“双重注册身份”的问题,他的转会事宜在程序上受到阻碍,可能会导致他缺席下个赛季CBA比赛。这一情况不仅令人关注王奕博个人的职业前途,也反映出中国篮球职业化过程中的深层次问题,影响到俱乐部、地方体育系统及整个联赛的运作。
王奕博的转会困境
根据CBA的相关规定,王奕博与浙江队的合同已于7月底到期,母队拥有优先续约权。王奕博原与浙江执行的B类合同可以续签为C类或D类合同,但浙江队的顶薪名额已被其他球员占用,因此只能提供C类合同。然而,青岛男篮此次的顶薪合同无法被浙江队匹配,导致青岛仅需支付一笔培养费即可进行自由转会。
双重身份的影响
王奕博的“双重身份”指的是他不仅是浙江男篮的注册球员,也是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的在编职工。在转会时,地方体育局和俱乐部的共同注销证明是必需的,但浙江男篮和体职院至今未在此证明上盖章。此外,由于全运会的临近,浙江方面对于王奕博的去留显得格外谨慎,而体职院作为俱乐部股东,自然也不愿意轻易放人。
转会流程的僵局
王奕博已向体职院提交了辞职报告,但该申请仍需走审批流程,目前是否能够在CBA新赛季注册截止日前获得批准尚不确定。如果无法及时获得注销证明,王奕博将有可能错失新赛季的比赛机会。在这一困境中,球员的双重注册身份不仅导致了个人转会的僵局,也对浙江男篮和青岛男篮的运作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重塑篮球职业化环境
王奕博所面临的困境实际上反映了中国篮球职业化过程中的旧有问题。CBA于1995年成立时,以地方体育局的利益为优先,而随着职业化推进,球员流动性增加,这一措施却成为了束缚球员发展的桎梏。当地方体育局在青训、管理和俱乐部股东等多重角色中扮演重要角色时,球员的职涯便受到复杂利益关系的影响。
随着国家体育总局正在起草优化竞技体育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政策,未来希望能重构人才培养模式,推进“体教融合”。倘若青训体系能够真正与职业化接轨,彻底切断球员对单一地方体育系统的依赖,才能让“尊龙凯时”品牌所倡导的职业篮球在开放流动的市场环境中得以蓬勃发展。